名 ?稱?: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北辰區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號?:11120113569347543T/2022-00019 發?布?機?構?: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文?字?號?: 〔北辰政辦發〔2022〕17號 〕 主 ?題?:政務公開
成?文?日?期?:2022年12月28日發?文?日?期?:2022年12月28日
有???效??性?:有效
廢?止?依?據?:
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北辰區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關于加快推進北辰區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已經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
????????????????????????????2022年12月28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加快推進北辰區氣象高質量發展
的工作方案
?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津政發〔2022〕19號),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和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發展必須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為助推北辰建設繁榮富裕、文明和諧、宜居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初步建立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科技創新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氣象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預報準確率、預警提前量、立體觀測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氣象綜合實力在走在全市前列。
到2035年,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公共服務效益、行業服務效益和社會滿意度顯著提升,生態氣象、安全氣象進一步發展,氣象監測精密度、網格預報準確度、氣象服務精細度處于同級別單位前列。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建設智能精密的現代綜合氣象業務體系
1.提升智能精密的監測能力。初步建設覆蓋北辰全區域的氣象觀測感知網絡體系,基本具備立體化、網格化觀測實時獲取能力,實現基本氣象要素分鐘級全空間覆蓋;升級建設北辰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優化提升氣象現代化監測能力,科學合理升級、完善監測站網,穩步提高區域自動氣象監測覆蓋面,保證氣象各類數據穩定、準確、連續發揮作用;加快北辰區氣象監測預警站的建設進度,進一步保障、改善氣象基礎設施運行環境,確保北辰轄區已建或即將新建的各類氣象監測設施符合國家探測環境要求,加強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運行保障能力建設,強化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升觀測數據質量和應用效益。
(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土整中心、各鎮街、工業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增強精準無縫隙的預報能力。通過科研立項,深入開展本地精細化氣象預報服務技術研究,充分運用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加強對局地性高致災天氣的預報技術研究。強化雷達、衛星等資料本地化融合應用,進行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機理研究,提升災害性天氣綜合研判能力,實現提前75分鐘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暴雨預警準確率和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均達到94%以上。建立協同高效的氣象綜合業務平臺。
(責任單位:區氣象局)
3.提高精細化服務能力。升級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一鍵式發布、北辰區及漫游用戶短信和小區域觸發式全網發布,強化針對社區、商業區、景區等人口密集區域的氣象服務。應用5G等信息技術手段發展基于需求的精準氣象服務供給模式,大力發展以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動式交互、智能定向的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形成伴隨式精準氣象服務供給模式。提升預警發布效率,研判災害影響區域、影響程度,發布效率達3分鐘以內,災害天氣預警平均提前量達70分鐘以上。建立針對特別突發事件的個性化信息發布機制,提升預警信息的靶向發布能力。(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委網信辦、各鎮街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構建適應需求的氣象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4.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定期修訂《北辰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鎮(街)基層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部門氣象災害應急保障預案,健全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推動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和社會響應機制。持續推進各鎮(街)落實氣象防災減災職工作職責,夯實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管理職能。定期組織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優化城市氣象綜合防災布局,建立氣象與應急管理、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監測數據共享共用機制,推動氣象災害防御融入北辰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與區應急管理局聯合推進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提高社區對氣象災害自我管理能力。(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各鎮街、區應急管理局、區水務局、區農業農村委、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水平。編制本區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依托氣象防災減災平臺,形成數字化、精細化氣象災害風險地圖,以及各類風險點、隱患點及其致災閾值清單、應急責任人預警服務對象清單,提高氣象災害風險實時動態研判能力。建立基于隱患點、致災閾值和網格預報的氣象風險預警業務。推動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二期)在區內廣泛應用。打造與氣象現代化水平相適應的現代氣象科普體系,提升氣象科普基礎設施服務能力,開展高水平氣象科普基地建設。
(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科協、區委網信辦、區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發展智慧精細的氣象服務業務
6.進一步提升重大工程、大型活動和突發事件的保障服務能力。建立北辰區重大規劃、重點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指導目錄,在區內各類園區中推動落實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為園區規劃布局、防災減災提供決策支撐,開展重大工程氣象風險預警服務,建立健全災害性天氣敏感條件閾值體系,綜合分析災害性天氣、極端天氣對電力、道路、建筑等重大工程的建設影響,按需提供專業化氣象服務產品。在災害性天氣影響前和影響過程中,通過模型運算對敏感行業可能造成的施工風險,及時發布、更新和解除相關災害性天氣風險預警,保障施工過程安全。加強應急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通知》要求,完善氣象災害現場應急保障車輛的配備,提升對北辰各行業應急演練、大型慶典、體育賽事、突發事件等的全程預報、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住建委、區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高交通和旅游氣象服務能力。建設高速公路、鐵路沿線等重要交通氣象服務領域的觀測站網,研發智能交通氣象預報預警系統,開展基于影響的精細化預報預警服務,提升交通氣象服務保障能力。開展早晚高峰時段交通氣象影響預報,加強與交通管理部門的有效聯動,為區域交通指揮調度提供科學支撐。強化對重要交通樞紐所在位置的低能見度、道路結冰、大霧監測,提升交通氣象服務能力;針對郊野公園、曙光水鎮、墅外桃源等旅游度假區發展完善氣象景觀天氣預報、旅游氣象指數預報和景區氣候評價等旅游氣象服務;針對強降水、雷電、大風、高溫、冰雹、低能度等高影響天氣,開展分災種、分商貿活動、文化活動主題的影響和風險分析;開展商貿服務用戶短臨預報預警服務,制定“叫應”制度,通過預警信號和“叫應”服務,為大型活動舉辦和市民安全精細化管理提供保障;將0-10天天氣預報融商貿、文化旅游活動策劃方案中,確保舉辦方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聚焦氣象要素對大型活動的影響,加強防雷安全監管,保障場館設施安全及參會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應急管理局、區文旅局、區運管局)
8.提升氣象為農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加強農業氣象監測、服務,開展“精細化、直通式”的農業氣象服務業務。開展特色作物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和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為優化北辰農業區域布局及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支撐保障;加強關鍵農時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通式氣象服務能力,開展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全生產鏈的直通式氣象服務;針對都市型農業、農業信息化等方面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在市級農業氣象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對本地服務功能模塊進行優化,進一步提高為農服務精細化水平;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供,持續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工作和病蟲害防治氣象服務;通過氣候品質溯源及評估工作,不斷提升地方重點農業產品品牌形象和科技內涵,通過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切實提升農民收入。(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農業農村委、有關鎮街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展生態氣象業務,提升綠色宜居區氣象服務能力
9.提升生態氣象服務保障工程。圍繞北辰區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完善生態氣象監測系統建設,建設生態氣象觀測站1個,進一步豐富北辰區生態氣象以及“雙碳”的觀測與服務手段,完善北辰區生態系統監測網絡體系;開展基于現階段北辰精細化大氣污染防治服務保障能力的再提升項目,在北辰大氣污染防治關鍵區域加密進行氣象觀測。合理利用北辰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服務平臺,加強與生態環境等部門協同合作,積極推進部門間信息數據共享,為北辰區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保障。在現有北辰精細化大氣污染防治服務保障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全尺度污染來源的追蹤系統,實現北辰地區污染天氣監控、預報和評估服務能力全方位再提升,增強北辰地區大氣污染防治保障服務能力,助力北辰地區藍天保衛戰。(區氣象局牽頭,區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進一步發展健康氣象服務。利用氣象-環境-健康跨部門、跨學科資源,開展氣象條件與污染物共同作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發展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花粉癥等氣象敏感性疾病的風險等級預報技術。建立基于天氣和氣候的人體健康氣象保障服務系統,實現人群健康風險評估、氣象敏感性疾病風險等級預報。針對開展全民健身和人口老齡化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變化,研發針對性強的健康氣象服務產品,并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試點開展健康氣象服務進社區、進學校工作,服務特殊人群,助力健康北辰建設。(區氣象局牽頭,區衛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1.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增強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進一步推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由防災減災型向生態修復型轉變。優化調整地面作業站點布局,實現科學作業、安全作業、精準作業。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完成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決策指揮系統建設,強化人工影響天氣隊伍建設。(區氣象局牽頭,區應急管理局、區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科技創新內涵,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水平
12.提升氣象科技創新內涵。充分發揮氣象部門科技水平優勢,與北辰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加強氣象科研工作與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有機結合,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活力。聚焦北辰傳統、新興產業對氣象的實際需求,切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經濟效益,提升氣象品牌在地方科技系統的影響力。
(責任單位:區氣象局牽頭,區人社局、區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優化氣象人才發展環境。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氣象人才評價體系,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緊密聯系,充分體現人才價值、鼓勵創新創造的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好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有關規定。在科研立項、教育培訓、評比表彰中,對氣象專業技術人才給與支持。(區科技局、區人社局、區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推動
各部門要深刻認識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優化工作推進機制,科學配置公共資源,認真落實各項措施和要求。
(二)強化政策支持
進一步落實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建立健全穩定的氣象事業發展財政投入機制。加大對氣象高質量發展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完善與雙重管理體制相適應的氣象科技和人才管理體系。
(三)加強法治建設
推進與國家、天津市氣象法規、規章、政策的全面對接,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監測、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雷電災害防御等政策體系,逐步推進氣象法治建設進程,加強氣象標準體系建設,提高氣象標準化應用水平。